和孩子说话是门技术,这技术,您掌握了吗?看到的幼师都收藏了!

2021-08-11发布者:朗朗教育

前言


幼儿园老师每天都要通过语言来传递信息,教授知识。


幼师朋友们,你们喜欢听相声、看小品、听评书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对语言类节目如此地着迷?这是因为我们被语言艺术的魅力所折服了。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个手势,一个表情都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的各种表达方式与孩子交流。现在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例子,建议收藏备用。


01、化平淡为神奇


案例:


一天上午,老师正在组织中班的孩子们进行游戏评价分享。

孩子们比较兴奋,还有两个孩子忽然跑到了区角。

这时老师大声说:“请小朋友赶快坐好,我看看谁还没有静下来。”

孩子们稍稍安静了些,但还有部分孩子还在吵闹。

老师又一次重复说:“小朋友快坐好......”

孩子们仍然吵吵闹闹。

整个评价分享进行得很不顺畅,老师无奈地将“自己要说的话”说完,便草草结束了游戏活动。


反思: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在生活、游戏、学习等环节中,老师都需要用语言与孩子们交流。


当老师想让孩子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时,经常会说“请小朋友们坐好”“请用小眼睛看老师”“要学本领了,都向老师坐好”……但是,即使老师的声音很大,孩子们仍然没有看向老师。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孩子们对老师具有感染力的语言更有兴趣。


如果老师适当地给平淡的语言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增加语调的变化,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老师在组织游戏评价时说:“小朋友们,你们在今天的游戏中得到的快乐和本领,老师都用照相机拍下来了。你们想看看吗?等大家都安静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或者老师说:“老师的眼睛里藏着一个影子?只有小眼睛看着我的才能找到。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的小眼睛最亮?XX的小眼睛最亮,一下子就发现了。”


再比如,在教学时常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我们来猜猜看。”


在我们的工作中,老师们不妨经常采用这种化平淡为神奇的方法来试一试。


02、语言要适时到位


案例:


一次老师组织中班科学活动:《玩具动起来》。老师介绍:“今天带小朋友去玩具展览会看一看。”说完,老师就带着孩子们围到了玩具面前。


孩子们一看到玩具兴奋极了,很明显,此时孩子们对玩具是非常感兴趣的,但遗憾的是老师并没有让他们去观察。老师忙着向孩子们提出了活动要求:“看看喜欢哪个玩具?等会儿请你来玩一玩,玩好后请你来和大家分享玩具是怎么玩的。”


这时,孩子们的声音已经盖过了老师,他们并没有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很多孩子并不知道所提供的“玩具”到底用来干什么?因而接下来整个活动处于失控状态。


反思:


孩子们活泼好动,自我的控制能力差。


老师在活动中如果语言不适时、到位,出现问题时语言随意、不规范就很容易让孩子的状态出现失控,影响活动的正常进行。


如果,老师在活动中看到孩子们如此兴奋,请孩子们用小眼睛看看、说说你喜欢的是哪一个玩具。


然后,再用拟人的口吻说:“玩具告诉老师,它们想动起来,不过想请乖宝宝帮忙找一个玩具,想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好吗?”


这样既满足了孩子当时的需要,又以游戏的口吻提出问题,促使孩子积极想办法。


03、善于鼓励


案例:


孩子们经过两个多星期的准备,班级故事会正式开始了。

几个胆子大的孩子在小表演台上一点也不怯场,故事讲得有声有色。

轮到害羞的蓉蓉上场了,老师好不容易让她走到了大家面前。只见蓉蓉低着头,声音低低的,不一会儿孩子们就叫起来“听不见……”蓉蓉的故事讲不下去,眼泪汪汪地看着老师。

老师走到蓉蓉跟前说:“蓉蓉,你讲得真好,要是声音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

小朋友们,今天让蓉蓉再回去练练,大家等着下次她大声讲,好吗?”

蓉蓉愉快地接受了。

整个班级故事会活动结束了,蓉蓉得了讲故事进步奖。


反思:


老师对于孩子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让孩子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


对于胆小、不善于发言的孩子,如果老师走到他身边说:“不要怕,来,再试一次,你越来越棒了。”相信在鼓励的感染中,孩子消失的一定会是胆怯、自卑、拘束、不安,增强的是勇气、信心、喜悦、希望。


当然,在运用中激励鼓舞的语言也要适度,像“你真行,太了不起了!”“你做得太好了,谁也比不上你!”类似这种夸张过度的表扬容易让孩子飘飘然,使语言的教育适得其反。


04、善用形体语言艺术


案例:


一个新入园的小班孩子点点,一进幼儿园就哭闹不止。

老师蹲下来抱起点点,边擦眼泪边轻轻地说:“想妈妈、奶奶了吗?等你不哭的时候老师会给妈妈、奶奶打电话。”

慢慢地,他哭声轻了,老师再告诉他想妈妈、奶奶可以装在心里,一直哭对身体不好。

点点的哭声止住了,老师给了他一个亲切的拥抱说:“现在的点点老师最喜欢了!”这个小家伙抿嘴笑了。


反思:


幼儿老师用一个体态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夸张的表情都会触动孩子的情感,达到心灵的会意和沟通。


幼儿老师经常巧用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能唤起孩子的积极响应。


集体活动时,如果孩子调皮了,老师不要当着全班的面批评而是采用手势、动作、眼神来制止,这样既维护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还能保证活动的继续进行不受影响。


当孩子进步了,老师亲切地抚摸、满意的笑容、柔和的语言,都是对孩子的巨大鼓励。


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随时都会用亲切、自然、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来感染调动孩子,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最后

各位老师,

看完案例之后感想如何?

是不是在我们平时的工作中

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语言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

也没有我们要求的那么高深。

看完这些案例,希望幼师们有所收获!



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朗朗教育官网内的所有文章均注有明确的来源;对属于本网站的原创内容,请转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朗朗教育”,违者本网将依法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