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要求及指导要点

2022-06-10发布者:朗朗文化


健康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语言


 (一) 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二) 教育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社会


  (一) 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二) 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科学


  (一) 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二) 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 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


艺术


  (一) 目标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 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三) 指导要点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声明:朗朗文化官网内的所有文章均注有明确的来源;对属于本网站的原创内容,请转载、链接、转发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朗朗文化”,违者本网将依法追责。